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2019年北京新高一部编版历史教材分析(5)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9-09-04 09:46:28

说两句


  •   编写高中历史教材的宏观指导思想,已经在上面叙述了,不再重复。《中外历史纲要》(上)包括了全部中国史,即从文明起源到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历史,5千年中国历史在高中一年级一个学期全面系统的讲完是不可能的。教材编写采取了详今略古的办法,鸦片战争以来近180年的历史叙述较详,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历史,叙述简略。

      叙述简略不等于粗疏,从文明起源到商周,从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从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两宋,从辽夏金元到明清,教科书里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发展线索是清晰的。从社会形态发展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教科书的线索也是清晰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等等,都有适当的概括和叙述。

      教科书强调了古代中国从秦统一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秦朝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古代史上出现了两次民族大交融时期,这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辽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大交融。两次民族大交融为其后的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长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此后形成中华民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长期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是世界历史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未中断。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在教材中都有比较好的体现。这些讲述对于建立高中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自信,是有帮助的。

      中国近代史是我们的昨天,中国现代史是我们的今天。《中外历史纲要》(上)对于中国近现代史讲得更详细一些是有必要的。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抗争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由“沉沦”走向“谷底”,再走向“上升”的历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

      高中学生懂得、了解这些历史,结合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就会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含义,就会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用意。就会理解近代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学会了这些,就会使学生在走上社会,或者升入大学时具有基本的历史知识素养,基本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体例结构

      全书共10个单元,根据单元要求,每个单元下的课多少不一,有4课,有3课,有2课。除活动课外,全书29课中,古代史占4个单元共15课;中国近代史占4个单元共10课;中国现代史占2个单元共4课,古代史只比近现代史多了一课,两者篇幅几乎相同。

      每课正文设3个目,少数课有四个目。为了辅助学习正文,每课内设置几个辅助栏目,包括:

      单元导语。每个单元有一个导语,概述单元内各课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各课的目的。学生在学习了单元导语后,可大致掌握本单元基本内容。

      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每课正文前有导入图和导入图图解,置于课文标题之下。导入图尽量使用较为生动的图片,用简略的说明文字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教师可合理利用导入部分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聚焦。正文每目开始设一学习聚焦,以简练文字,总结、提炼该目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学习本目时把握方向。

      史料阅读。为了加深对正文的理解,设置史料阅读,提供简要的文献史料,作为正文的补充或拓展,供学生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正确理解正文的内容,认识学习历史必须学会阅读史料、分析史料,培养学生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每课至少有一个史料阅读。

      图表。是指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的各种插图和表格。图包括反映各种文化遗址、文物、历史文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照片、图画以及示意图等,也包括各种历史地图、地名表和反映统计数字的柱状图。图表一般配有字数详略不等的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这些图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