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重点高中 > 中考成绩 > 正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老廖 2010-12-08 09:54:19
北京27中
27中在东华门边上,前身是孔德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先烈李大钊曾在此任教。27中有许多知名校友,如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剧作家吴祖光、音乐家吴祖强、才女石评梅、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等。出了这些名人老校友,至少说明27中在东城教育史上是有地位的。这些年,27中在教委的地位正处于提高之中,中高考成绩紧随重点校之后。这所学校办学规矩,扎实,适合读书。
北京22中
22中出了个平民教育家孙维刚。孙老先生过世几年了,但仍然为师生所感念。这些年来,据说在北京市教委这个层面上,只有两人办过教学思想研讨会,一位是孙维刚老先生,一位是朝阳实验小学原校长、今天星河实验小学校长马芯兰女士。22中此前还有一位在东城名气很大的成希春校长。成校长发现、认可并将孙维刚先生的事迹向社会推广,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22中的声誉。在那个年代,22中的影响力颇大,据说它与东城7所重点校齐名;有的学生连重点校都不去,就看好了22中。作为老牌学校,22中的社会评价较好,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年来中、高考成绩居市区先进行列。
北京54中
上世纪90年代,和平里地区的居民以周边拥有54中这所优质校为荣,周边学生上中学,紧盯的是171中和54中这两所学校。据说择校期间,54中校门口人满为患,警察都出来维持秩序。老一代居民都很怀恋54中的教育教学处于巅峰的那段日子。现在,54中新的领导班子(校长陈红,书记赵佩芳)正全面发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资料显示,54中今年中考500分以上考生占考生总数的四成,比去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总分及格率99%,比去年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高考近三成一本,近九成本科。这样的成绩对于54中来说是不错的。建议54中在抓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学校的对外宣传,让网上的正面评价更多一些。
宣武区外国语实验学校
这所学校成立于1963年,但被称为“外国语”实验校的时间也就8年。8年来,“宣外”很快走出了过去校名(在此毋需提及)的阴影,迅速进入了好学校的行列。虽然宣外的初中在老宣武排名第四,可与朝外(朝阳外国语学校)、西外(西城外国语学校)、前外(前门外国语学校)相比,宣外的知名度似乎还是较弱,其原因可能是学校班额少,校园小,只有几栋楼,您一眼就能瞥见它的全貌。
宣外的初中每年只招收100多人,报名者多达千余人。千余人是什么概念?千余人对海淀和朝阳不算什么,但对原宣武、原崇文,那就得相当于本区初一生源的几分之一!宣外的高中刚有三届毕业生,在原宣武也能排进前八九名。当然,我们不用担心宣外的校园了,明年9月,它将迁往广外新校区,目前的校园交给政府统筹。用途是什么?不知道,但肯定宣外不用了。新校园漂亮,气派,外面看是西式的,里面是中式的,每个环节都融合了宣外校长桑春茂的匠心。生于1973年的桑校长是首师大数学系的高材生,一年前从育才学校副校长的岗位上调任宣外。这位校长喜欢读书,志趣高雅,有望成为年轻校长中的领军人物。
有趣的是,宣外西城合区后,原宣武的政府机构中“宣武”的名儿全改了,但学校中的“宣武”一个都没改。而原崇文的学校名全都改为“东城”了;崇文小学还用“崇文”,因为它不是“崇文区小学”。其实,对于宣外,新西城不必仅仅在“宣武区外国语实验学校”这几个汉字上动脑筋,可以用大手笔将宣外建成一所西城国际学校。西城不正希望创办国际学校吗?
北京17中
17中本部在高碑店。据统计,目前高碑店地区的新老乡镇领导47%都毕业于这所学校。
但10年前,把17中放到朝阳全区来考量,还难以称得上是朝阳区的优质校。
17中近几年来的“雄起”与张顺校长密切相关。2005年,张顺从水碓子中学校长的岗位上调任17中校长,他带领师生让17中通过了市级示范高中校的验收。随后,17中实现了与中国南方名校厦门一中的合作,厦门一中派出一名校长助理常驻17中,主抓高一、高二年级校区的教学,部分骨干教师也将陆续来京执教。厦门一中还在17中高一、高二校区建立厦门一中北京实验校区,并拟在日后成立“福建班”,解决在京福建人子女的就学问题。17中还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了传媒特色高中实验班,实验班设播音主持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据说明年还要开办动漫专业。朝阳区已将17中与80中确定为“办学体制特色发展校”,足见17中在在朝阳的影响力日增。
17中现在是朝阳区的知名校,现在一校四址。一位区教委官员“悄悄”给我透露了学校评价的两个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看一所学校的校址或分校多不多。17中在短期内拥有了一校四址,可见朝阳教委对17中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是放心的。这几年来,17中的中高考不断上台阶,今年中招能达到480分——对17中这样此前教育相对薄弱的学校来说,480分的录取线是跃上了峰巅。
17中今天的成功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外部借力,调动一切可以促进学校发展的力量为我所用;二是内抓文化,继承并提炼17中传统的优秀文化,让学校留住文化,赢在文化。17中应被列为一般学校向优质校飞跃的典范。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不是每个人都说这所学校“好”,但绝大多数人尤其是真正了解它的人都会为它说“好”。这所学校的办学史仅仅12年,短时间里,就已经成为海淀区的优质校。它每年中招接近510分,高考70%左右的一本率、近100%的本科升学率,足以显示它的强大力量。如果有个全市中学的高考排名,进修附校它排在前30名不成问题。在海淀区,它的高考平均分最好时能进入前10名。
这所学校的管理以“严”著称。它执意打造气质形象良好、素质全面的中学生,在育人方面可谓用心良苦。比如某个学生缩着脖子弓着腰走路,学校会让他每天练习背部贴墙挺胸收腹站20分钟,执意矫正学生的站姿。它对学生的发型、站姿、坐姿、谈吐等都有严格要求。你在校园内和周边不可能看到抽烟的学生,更不可能看到男女生勾肩搭背。它是全市甚至全国唯一不设垃圾箱但永远干净整洁的学校。对于学校的“严”,个别学生可能不适应甚至希望转走,但外校很多学生希望转入这里接受严管。我负责任地说,这所学校真的值得家长托付。
相关文章: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