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重点高中 > 中考成绩 > 正文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老廖 2010-12-08 09:54:19
东直门中学
东直门中学的前身就是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即“女二中”),始建于1935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完中。文革前是北京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8年被定为东城区重点中学。近年来,东直门中学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2005年,这一年,该校女生田禾摘取北京市理科状元桂冠。在北京这个名校林立的城市,往年的状元都出自那么几个学校。而当年,东直门中学打破了原有的格局,成为一匹黑马。田禾所在的班级46名同学中,有19人报考了北大、清华。
东直门中学摘取状元的那年,学校校长是尚金华先生,书记是张雅文女士。后来,张雅文调任二中分校校长;再后来,尚金华调任五中校长。接替尚校长的是21中原校长赵景芝。赵校长到任的两年多来,东直门的辉煌得以延续。
东直门还有三点值得说说,一是女篮有名,曾获全国重点校比赛第三名。二是每年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均给东直门中学保送及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三是东直门的校园很漂亮,位置好。
北京171中学
“北京一七一中学”校名几个字是欧阳中石先生所题,欧阳先生曾在这里任教。这所学校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代,原名为红旗学校,学生半工半读。1969年改为全日制完全中学。1972年起改用现名,后被定为区重点。目前一校两址。
171的教育质量颇高,有些指标甚至可与本区市重点校比拼。去年,171理科实验班平均635分,半数学生数学单科成绩140分以上。文科实验班平均分高达611.5分,4人位列东城区文科考生前10名,另有3人摘得东城区单科冠军。今年171重点线突破94%。高分段优秀学生人数名列全区前茅。网上曾有一条热帖很受追捧,称“二中五中171齐驱——东城教育出现三足鼎立局面”,可见有不少人已将171视为市重点校。171也一直是学生和家长向往的热门校。
171中学名校地位的奠定,与东城名校长周柏年相关。周老先生当年把196中这所薄弱校打理好后,被调任171。他使171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了超速发展,把学校办出了品牌。接任周校长的是袁为民女士,她使171的品牌进一步增值(袁为民后调任东城教育工委书记)。2007年,教学副校长陈爱玉女士任校长,她使171这所原东城、新东城最大中学的品牌价值再次提升。
北京166中学
我们先回顾一下原东城教育史上的前一个“黄金时期”——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城教育涌现了多位名校长:二中老校长梁新儒、五中老校长吴昌顺、171中学校长周柏年、东直门中学校长范崇禧、55中校长姚德仁、166中学校长刘学良。刘老先生耿介,正直,一心扑在办学上,深居简出,据说因为很少上教委开会,教委很多干部都不知他长得啥样。这些老校长为东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刘校长大胆启用年轻干部,目前北京一中校长汤朝晖、165中校长单志敏都是刘校长选任的校级干部。现在汇佳学校任执行校长的赵文秀女士曾在和平里中学任校长。其时,和平里中学并给171中学后,赵校长在166中接替刘学良校长。教委后来又把原128中校舍划给了166中,作为166中初中部。赵校长办学有章法,干练,使166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王蕾校长去年接替赵校长,口碑不错。
166有着悠久的办学史。在20世纪初的北京,提起最好的中学有“男育英、女贝满”的说法。这是指育英男中与贝满女中,两所由美国基督教会公理会创建的在北京较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当时,贝满的校歌唱道:“你永远记得我们佟府么?它便是我们第二安乐家。静静的曲巷门前少人喧,深深的庭院丛树碧无暇。朝阳里琅琅诵破万卷书,笑语间尽是手足情欢洽……”从歌词中可以感到学校清幽的环境,勤奋的学风,融洽的师生关系。冰心于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贝满。166的冰心文学社在学生社团中享有盛名。166中的知名校友值得一说,原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著名作家冰心,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以及戏剧家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筠英,钢琴演奏家鲍蕙乔等许多名人都曾在学校就读。
166中的中高考成绩过硬,学生人数不多,但今年600分以上的考生就41人,有几人保送或考入北大清华。
相关文章: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