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家有宝贝1998 2016-01-12 10:01:31
怎么降呢?
往常的中考中,总有一些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出来的。比如难度系数在0.2以下的题目。
这个难度系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只有不足20%的考生会做这道题,最终能完全做对的也许不足10%。
其实这个难度系数是为中考的选拔功能服务的、为高中选拔学生服务的。这就像一个“坑”,学校上下会为了这10%~20%的好学生努力。但是要知道,无论学生如何复习,总有80%~90%的学生是拿不到这道题的分数的。这种情况下,那90%一定会成为10%的陪练。
整个初中的教育生态被这种选拔影响着,甚至可以说一些“尖子生”就是靠做题做出来的。
有权威人士透露,北京市几年前曾经作过一个研究,当年中考有5%的考生完全做对了一道难度系数最高的题,3年后对这5%的学生的高考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只有不足一半的人仍然保持在原有的梯队中。
“这表明,这类题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负担。”这位权威人士说。
所以,今年中考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各学科试题0.2难度系数的题目全部取消。就是要扭转这种“为了最后那几道难题而海量做题”的局面,真正的尖子生是9年的学习积累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
但是,“取消难题,也不意味着试题出得很‘水’,而是要有思维量,题目在‘宽’和‘广’上做文章。”一位业内专家说。
说到底,这种变化就是要改变目前教育中“分层发展”的局面。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如果能考到650以上,大猩猩都能上清华北大。这个玩笑虽然夸张,却非常尖锐地指出了分层发展在招生过程中看“分”不看“人”的弊端。
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说我们的学校是“勺子长、铲子短”,这其实在讽刺以“选拔”和“分层”为特点的教育,使学校“掐尖儿”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对学生进行加工的能力却被弱化了。
中考的这个转变,就是要使孩子不再为了高分而学习,而是让他们从初中起就开始关注自身的特长和喜好,也使学校从重视分数转变为更加注重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更适合的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从“分层发展”转变为“分类发展”。
只有这样,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只要在“分层发展”的模式下,即使“均衡”了,又会有新的“牛校”冒出来。而“分类发展”,学校、家长关注的都是学生的特性。这时候,评价的标准就不是分数了,而是适合不适合。
改革说到底是调整利益分配,关键是明确动谁的奶酪
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
如今皆大欢喜的改革越来越少,教育改革也同理。
去年以来,北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广。无论是取消共建、限制择校,还是推进名额分配、九年一贯对口直升,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意味着触动一些固有的利益。
“我们现在根本不是‘招生’的,而是变成‘接生’的。”北京市一位名校校长说。
这其实就是一种利益的博弈。
长期以来名校在资源分配、生源分配等方面都是受益者。现在,名校不能再跨区招生了,优质高中名额下放到初中校的分配方式也更向普通学校倾斜了,传统的教育“弱区”有了更多的机会,普普通通的孩子可以轻轻松松获得名校的学位……
这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
“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明确‘动谁的奶酪’,又要‘把谁的利益放在首位’。”苟仲文说。
其实,这么多年来教育的改革层出不穷,但是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这次北京的改革则实实在在让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有了“获得感”。
不过,均衡不是平均主义。教育均衡本质上应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和谐的均衡。所以,只有一直把学生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才能对政策作出最为及时和恰当的调整。
但愿,北京中考的改革解决的不仅仅是教育均衡的难题,更能找到让教育回归本质的钥匙。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