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来源:乐加乐中考研究中心 作者:叶子静 2012-12-25 15:58:15
解读:这个新变化有两种解释,一是课本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和考试要求,二是15万字是最低标准。目前中考阅读C/D篇每篇字数约300字,也就意味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至少500篇文章才能达到最低标准。当然,我们也鼓励学生多看试卷外的原版文章,扩大知识面。
2.“语速要求提高至120词/分钟”、“能听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英语有声语言材料,泛听总量不低于40小时”
解读:怪不得2012年中考结束后,很多孩子抱怨听力难度大,原来是语速加快了,以前的《课标》只要求100词/分钟,现在提高了20%;再加上中考听力分值的增多,考试对听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议同学们在读和写的同时,不要忘记听力的练习。另外,40小时的泛听是什么概念?每次考试的听力部分大概10分钟,40小时意味着要听240套听力套题。
3.“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解读:构词法中的派生词和合成词是“超纲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able一词可以派生出disable,ability,enable,available等,这些是阅读完形中最常见的词汇拓展。一个词在不同语境可以有不同含义,这就是所谓的“熟词生意”,因此绝不可以记“单”词,也不可以“单”记词,所以只拿“单词表”记单词定会事倍功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最有效的记忆办法。
4.“(写作)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单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解读:写作要求看似不难,但操作起来实属不易。“转述内容”其实是考查“总结、概括”能力;“简单文字说明”考查“信息汇总及表述”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只会考查两方面,“自己的事”和“身边的事”,想想历年中考作文考题,不外乎这两件事。但是作文也不是毫无范围,《课标》明确了24个大话题,85个小话题,超纲的话题至今未见,希望同学们能够积累每个话题的素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