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复习方法 > 正文
来源:东学堂初中语文 作者:陈峥 2012-12-13 11:17:57
首先是通过事件间接抒情的文章。阅读这类文章,我们需要注意"醉翁之意不在酒"。虽然此类文章往往在标题处就提示了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行文也是围绕标题来写的,但是主旨往往比标题所含的内容要更深刻。比如暑期我们刚学抒情散文的时候讲过的《系在风筝上的童年》一文,详细叙述了小时候我在家和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的经历,在困难和成就感中体验到了放风筝的快乐。但是文章的主旨并不单单是表达风筝带给我的快乐,这显然过于浅显。风筝的快乐背后其实是童年的快乐,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同时要求我们能够发掘小事背后的"大情",读懂作者并非只是就事论事。
其次是借物喻人的文章。例如《白杨礼赞》一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写白杨树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农民的坚强、质朴精神的赞美。这类文章表面写物,实则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赞美或批判人的某种品格,在考场阅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回答主旨的时候进行全面的概括,将物与人相联系。
最后是借景抒情的文章。这也是课上同学们最头疼的一类文章。它没有完整的叙事,只是通过对景物片段式的描写来暗示我们作者的心境。例如《乡村的灯火》一文记叙了作者身在异乡,怀念乡村灯火的感受,同时还提到了城市的霓虹与乡村灯火的不同。那我们在概括主旨的时候,不能仅提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灯火的怀念"或者"城市的浮华与乡村的纯净对人的不同影响",对乡村灯火的描绘背后隐含的是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因此借景抒情的文章背后的情往往是宏观的,例如亲情、友情、自然情、家乡情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答题的时候格外注意。
通过表现手法来解读抒情散文主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内容无法在文中为大家一一讲解。而在初二寒假课程里,我们将学到八大表现手法,并详细阐释其对表现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继续帮助同学们攻克抒情散文的难关。
【作者介绍】陈峥,东学堂初中语文名师,曾和俄罗斯、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交流语言学习经验,并在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留学生高级汉语教学的工作,对汉语教育有着独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深受学生的好评。
【点击报班】
http://bj.speiyou.com/teachers/view/ff80808132e3cf620132f761aa3513b4
编辑推荐: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