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重点高中 > 名校试题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0-09-26 09:50:22
七、富于创造性
我发现数学天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比如一个叫闫延文(梦里江河注:著名作家)的女生,毕业时经两位教授面试后免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她曾说:“我曾尝试着将语文课上学到的写‘段意’、‘找中心’、‘列提纲’等方式用在理科书籍的阅读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文理的互补渗透下,我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节和平衡。”这显然是由学习的正向迁移而产生的创造性行为。
另一位学生王宽宏高中毕业时免考进入了北京大学生化系,不久又以托福满分的突出成绩被美国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为研究生,他写道:“在看似不同的两门学科之间,有一种模糊的非直接的然而又有可比之处的联系。只有你善于联想,善于类比,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与特点可以运用另一门课程中去。例如化学与英语间我就觉得有这种联系。如同化学定律存在于千变万化的自然界中一样,你可以从纷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出语言规律(不一定限于语法,有时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定就像化学里的经验公式)。运用这种规律,可以理解和阐明种种现象,进行创造发挥出新的内容。如同英语强调语感一样,化学也有自己特有‘化学感’。通过多练习、多实践培养起这种感觉,许多细节、特点可以相互沟通很容易记住,也可以直感地找到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广义的联想类比方法能够把各门学科有机地交织成一个整体,触类旁通,共同发展。”
这种富于创造性的体会多么可贵,我似乎预感到日后他们必将对人类做出创造性贡献。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