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家长课堂 > 正文

中考回顾:一个中考家长的心路历程(4)

来源:北京文学    作者:顾颐    2010-06-17 09:40:48

说两句


  •   七.非典过去,冲刺中考

      2003年6月8日

      终于到了返校这一天,恬恬很早就起来了,说是激动得睡不着。和同学打电话,欢声笑语,好像囚徒要出狱了。一整天,她断断续续地打电话,哩哩啦啦地做作业,一个人忙忙叨叨。而我呢,生怕她激动大发了,弄出一个体温超标。终于熬到下午5 点,赶紧和她一起奔地铁,口罩都没带,好在北京人还没从非典的恐慌中彻底解脱出来,一节地铁车厢只坐了3个人。在地铁站碰见张一凡和她妈妈,几个人一起到了校门口,被两个白大褂拦住,在额头上测了体温,然后孩子被放进学校,家长拦在门外,一眨眼,恬恬像撒了欢的兔子消失在校园里。我心里想,这般大的孩子假如不让上学,心里有多郁闷,不管多不爱学习,和同龄人一起待在学校总是一件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文革,是非典,人生中都会遭遇一些磕磕绊绊,唯有自己沉着小心应付了。

      她走以后,我终于痛快地打了几个喷嚏,身上发热也不去量了,只要不传染这小祖宗,得什么病也不怕,人总是要死的。老人家说过。

      2003年6月9日

      恬恬带去了手机,像穷孩子有了宝葫芦,不停地显摆。没办法,有可能他们两周不回来,可是中考的志愿怎么报,做家长的心里没底,只好让她带上个手机多联系着点。没想到又成了另一负担:怕她因此而不集中精力学习,怕同学之间借着打传染疾病,这年头是不敢生病的,就是一个感冒也可能将中考颠覆;当然也害怕她打多电话费钱,电磁波损伤脑子———林林总总,不胜枚

      举,做家长的就是这样絮叨,这样操心!

      防非典在学校还是要求很严的,他们学校要求:1.要带上学之前两周的体温记录和口罩(两个或三个);2.凡体温超过37.2度者不能返校;3.封闭式管理,周末暂不返城。

      2003年6月14日

      下午出门,遇见同事,人家随意一问:干吗去?答曰:开家长会。两人共同堆出无可奈何之笑。

      自从9日开学后,这是第一次开家长会。先是正校长讲,后是副校长讲,两人的目的如出一辙———介绍本校的诸多好处,让家长学生选择该校———当然是要好的学生。校方对好学生的家长说,外语应当一气呵成,六年一贯制;至于差生,他们也有说头,与其让外语占去大部分精力,不如让孩子在其他学校把精力用在其他地方。像我这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孩子家长,唯有等到别人选择之后再捡瓜落儿。

      开学以后全区又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估计是看看这些孩子非典时期在家里学得怎样。和市教委对今年中考的要求一样,测试三门:语、数、外,每门120分。之后区里又进行了一次大排队,这次最生猛最看实力的是数学,宝宝的成绩不错,102 分;语文一向认为她有天赋,基本知识背会了不就得了,偏偏她不背,只考94分,基本知识46,作文48。老师说,那基本知识里的14分是送的,只要背熟复习提纲就得,可我家恬恬她不要,平时一张口就是,要背那么多干吗?反正古文就占8分,潜台词是:扔了算了。你着急,没用!脑袋长在人家头上。还有外语,放假时书都没带回来,上届初三学生的家长翻箱倒柜给她找来,千里迢迢送来,她小人家不看,也没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靠千锤百炼。生铁是怎样生锈的,就是风吹日晒自生自灭。

      老师说,离考试还有23天,下周三回来填志愿。话音刚落,底下家长马上牢骚一片:又放假呀!看来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在家“无奈”之极。

      2003年6月17日

      今天开始中考学生填报志愿。

      据《北京青年报》载:从明天开始到20日,北京18万多初三毕业班学生开始填报中考志愿。记者从市中招办获悉,填报志愿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任何学校和个人不能强迫和误导考生必须把本校或某校填报在第一志愿,招生政策规定的学校除外。

      记者了解到,今年每个考生最多可选报8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选报两个专业。但是根据中招有关政策,报考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的考生,须将该校填报在第一志愿;以特长生身份报考体育、艺术、科技传统项目学校的考生,须将传统项目学校填报在第一志愿;获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的应届初三学生,参加统考后直升本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的,须将直升学校填报在第一志愿。除此之外,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限制学生第一志愿报考外校。有关人士指出,这不影响学生中考录取。

      有关人士提醒广大中考考生,“200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统一招生志愿卡”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填涂质量直接影响录取结果,因此考生在填涂“志愿卡”时必须保证内容真实准确。

      因弄虚作假或填涂出现误差被学校退档和机录落榜的,由考生本人负责。填涂必须按规定使用2B铅笔。有关人士特别强调,“志愿卡”上交之后,任何人都无权涂改填涂内容或更改考生志愿。因此,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考虑之后再认真填报。

      受非典影响,原定本月举办的中考统一招生考试推迟到7月8日至10日,每天只在上午安排一门考试,考试科目改为只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为减少考生流动,今年中招统一招生的面试、加试原则上暂停,文艺、体育、科技传统项目学校特长生的全市统一测试改为招生学校自主测试。提前招生学校的专业加试、技能测试时间定为7月21日、22日。

      2003年北京全市初中毕业生为18.2万多人,招生计划安排为:普通高中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校、职高)共计9.2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保持5:5的比例。北京市教委有关人士表示,能够做到学者有其校。

      2003年6月18日

      又开家长会,这次是家长和学生一起开。进校门,依然先量体温,我看有两个在外面晒了半天的家长被拦住,可能是晒烫了。这日子,街上带口罩的人少了,电视里报告的病例少了,学校仍然十分谨慎。接班人的问题关系千秋万代,理解。

      因为防非典控制房间里的人数,恬恬所在的初三4班分两个教室,教室里的座位稀稀拉拉的,沙丁鱼罐头似的场面不见了。落座后我一打听,前后左右孩子的分数都比恬恬的高,才知道这半班是“好”同学,而恬恬是“好班”的最后一名———第14 名。最近我“重新”对数学发生了“兴趣”,其实中考就是要考家长的数学能力,比如今天开始填报志愿,恬恬模拟成绩数学102、语文94、外语98,加起来一共是294分,这个分数在考生中排290~299分档,此前共有3247个学生,也就是一般普高(非重点)的上限。据了解,按照模拟考试成绩排队,这个区的市重点校分数线在310分,区重点校分数线在300分,而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是250,她的成绩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也是不容易了。老师说上高中以后孩子一般会懂事的,假如懂事了,不愁将来。

      2003年6月19日

      恬恬一脸疙瘩地回到家,告诉我这是因为内分泌失调,接着她问:什么是内分泌失调?我也答不上来,还是小孩“布瓜的故事”,小孩难倒大人看来很平常了。这几天中考生都在填报志愿,中考填志愿够麻烦的,先用铅笔填他们学校复印的“草草表”,再填一次区里出的“草表”,最后用钢笔填市里统一的正式表。好像家长学生都是弱智,翻来覆去,光学校就跑了三趟,在家里更是反复掂量,不少家长互相打电话交流,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经验。中考的气氛就在这反反复复的演练中愈演愈烈。

      最后恬恬的志愿填写如下———第一志愿:北师大附中,第二志愿:80中,第三志愿:13中,第四志愿:35中,第五志愿:156中,第六志愿:3中,第七志愿:7中,第八志愿:西城实验。不知恬恬能够够到哪所。到了这一步,家长真恨不得孩子都变成神笔马良,用支神笔,画啥成啥。不过听老师说,在这节骨眼上,孩子能考上什么学校基本已定,不会有很大出入(参考几次排名),事实果然如此,那些老教师多年的经验令人折服。

      2003年6月22日

      又到学校去填最后的志愿表。我和恬恬下午4点20分出门,乘出租时,挑了个渔阳出租汽车公司的,公司比较大一些,可能消毒好些,我想。这司机停在我们宿舍门口,现在外地人少,活不好拉,连我们这块破地儿都有人趴活。他排第三辆车,我们点他,他就和前两辆车的师傅打了一声招呼:对不起,哥儿们,先走了。上车问我们:上哪?我有点恶作剧地说:XX医院。谁都知道那是SARS的“老巢”,那司机“哎哟”了一声,只好往前开。等快到时我才告诉他是不远处的一所学校,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态度无比热情。路边有一滩水,他说,您先别下,我给您往前挪一点,还很职业地给了我一张发票,说您走好。

      到学校门口,这回测体温不是量额头,而是量手心了,反正基本都可以过关。还是一个班分两个教室,门口都贴上了标识以防走错,看得出校方很是精心。走进教室,我和恬恬坐一个位子,其他人也都一样。家长们都让孩子填志愿,恬恬也颇为郑重,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关口,不知她能否顺利通过。我和老师打招呼,她们都不太热情,活到这把岁数自己在工作单位已经不再计较人家的眼神了,可在这里还要计较孩子老师的眼神,真是有点“贱”,而且多余。只要孩子自己考好了什么都解决了,做家长的应当放宽心,孩子考上什么学校就让她上什么学校,不就结了?

      好在20天后就见分晓了,坚持,最后一搏了。但愿考个好分!又俗了吧。

      2003年7月3日

      最近一段尽量减少和恬恬的摩擦,所以日子相对过得还算平静。不敢和她较劲,自己还是和自己较劲,比如她不背语文书,老师列出的文言文词解别人都得90多分,她才得70多分。都说语文难学好考,到这关键的时刻她依然不觉悟我有什么办法?急得我牙龈出血,上火又不敢发火。

      今天恬恬彻底大搬家,从郊区回城了,前几天她让我们去接,现在她小人家依然要坐校车回来。问她为什么变卦了?她说昨天大家都哭了一场,为了离别前的伤感。我说不是到考试的时候还要见面吗?别的学校学生正在加油呢,你哭什么你(心里想着考不好瞧你再哭去吧)!她却说:人家是走读,我们是住校,初中三年一天到晚在一起那感情能比吗?听她念同学录上的留言,还真挺感人,毕竟是中学生了,比小学进步一大块,只是现在中考眼看就要到了,她这里还在多愁善感,一心两用,怎能考好?人生路上的关键时刻,她们怎么不知道着急呢?

      2003年7月4日

      最后一张初中的家长通知书了吧,通知上说,“家长同志:您好!中考已临近,学校决定初三年级于7月3日下午返城,做中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7月7日上午8:30请学生准时到本校,进行考前教育,同时下发准考证。7月4日~6日学生在家准备中考,请家长安排好学生的生活,保证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身体投入中考。”

      2003年7月5日

      经历了“非典”的考验以及考试时间、科目的变动,北京18.2万中考生即将走上考场,他们的心态应当如何调整,我们这些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孩子的第一次人生锤炼———我写了一篇报道,都是亲身体验,题目是《中考,考学生还是考家长》,全文如下:

      今年北京的中考可谓“命途多舛”,先是非典影响造成学生停课,让一些家长不知如何应付在家仍旧萌动着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孩子们;好不容易熬到开学得知考试科目由五(六)门变成了三门,又使得一部分理科好的学生叫苦不迭;加上考试时间从6月推迟到7月,原来高考的酷暑之煎熬让年纪更小的师弟师妹们领略了。但是终究北京的中考要来了,7月8、9、10三天是对人数创历史最高水平的18.2万多北京中考学生的一次严峻考验。

      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呢?有专家提醒家长们注意:

      1.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或者考分达到×××”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鼓励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2.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制造出“一级战备”状态,亲自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3.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4.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考上××学校就奖励你”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明智的家长应当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有专家认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三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

      如何达到这种状态,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提醒大家,适度紧张有三个“窍门”:

      1.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目前,不少考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考试焦虑症”,生活安排得太单调。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8-1>8”,意思是从8小时中拿出1小时运动、娱乐或休息,尽管只学了7小时,效率却胜过学满8小时。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考生要克服心理压力,合适的体育锻炼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例如在复习间歇跳10分钟绳等等。此外,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都有助于调剂情绪、缓解压力。

      2.不开夜车,调整“生物钟”。许多考生在考前都有开夜车的习惯,晚上比白天更兴奋,学习效率更高。然而,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让自己能在白天进入最佳状态。

      3.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相当一部分考生越是接近中考,心情越烦躁,好像什么都不会了,什么都没记住,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个自信心问题。只要考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考生就一定能够赢得成功。

      此外,在考试前,考生和家长有必要对考试结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在填写八个志愿时为自己选择一个“垫底的”,以免万一达不到预期目标对考生打击太大。由于中考学生年龄还小,家长应为这一结果准备“预案”,可以说,这是每个考生和家长在考前的“必修课”。

      2003年7月6日

      在单位,我是著名的“马列电筒对人不对己”,大家说我是文章写得明白,自己做不明白,教育人家还行,一到自己孩子那里就全完了。我曾打电话让那些“同甘共苦”的中考家长们看,其实理论上谁都知道怎么做,具体到自己孩子,真正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学校寄宿三年我不知道恬恬是怎么学习的,这几天她在家复习功课我才真正领略了大考之前孩子的混沌状态,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太过紧张时的发泄吧。她一天到晚,买了饼干要面包,吃了面包不知道把塑料袋的口扎上。做功课的时间就是她把自己

      锁在小屋的时间,总共加起来一天不到5个小时。日程表基本上是这样:上午9 点起来用洗面奶洗脸竹盐牙膏刷牙等等要一个小时。然后用繁杂的刀叉吃简陋的早餐又用掉半小时。这时电视势必是打开着的,里面放着逗笑的古装连续剧。吃完早餐电视剧又不会演完,只好再“连续”半个多小时,一上午基本就这样打发了。到11点多她终于回房了(天知道她是不是在复习功课)。12点半我叫她出来吃午饭,然后再看电视剧(因为吃饭的时候必定是要打开电视的)。两点钟好说歹劝小姐再回房,三点多她就憋不住了,经常是冲出门来,大叫:我的头都晕了!然后又是电视。奇怪的是她一离开书本头就不晕了,晚上她吃饭、洗澡,零食、正餐,搞得你真正晕头转向。这里把牛奶盒放在冰箱外,那里把饼干吃剩了半块,还有糖果、酸奶杯,屋子里像战场一样乱七八糟,晚上人家要煲电话粥了,对着窗子扯着嗓子叫……

      我这个“资深记者”写在稿子里的1、2、3、4,甲、乙、丙、丁,到她那里全不作数 ———最后终于把自己折腾病了。今天早上一起来恬恬就叫唤:给我吃药!什么药都行!问她怎么了?她说嗓子痒痒,有痰咳不出来。于是我就在抽屉里乱翻,清新宁还剩4瓶,祛痰冲剂也有几瓶,她还要消炎药,我就拿出罗红霉素来,最后还有一手:喷雾哮喘药,全部给她用上,也不知道哪个管用。到了晚上她打电话给同学时,依然一声一声地咳着痰,好在不是干咳亦不发烧,但愿考试那几天能控制住,不然被拦在考场外面事小,留一级怎么办呢,真是想都不敢想。哎,初三一年都没得病,偏偏临上考场事来了!

      2003年7月8日

      今天是北京市中考的第一天。恬恬和她爸爸7点多一点就从家里出发,书包没带,只带了学校统一发的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准考证、笔、尺子、橡皮什么的,准考证上写着“200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字样,还有准考证号、报名号、考场号、座位号等。我心想幸亏恬恬年纪小,轮到鄙人万一老年痴呆起来,找不到考场座位怎么办?八点半开始考语文,学校提前半小时对考生进行“考前教育”。她爸爸把她送到门口,看她平安进校门没有临阵脱逃就上班去了。语文考两个半小时,约11点30分,我接到她的电话,说是在地铁里,和同学在一起,大家对了题,她觉得自己考得还不错。“我不会卧轨的,妈妈你放心吧。”她说。电话里孩子们的说笑声造成“混音效果”。我说快回来吧,明天还考数学,心里想着谢天谢地总算通过了一关。

      2003年7月9日

      本来是想等成绩出来再写这篇日记,可是实在抑制不住紧张的心情———人生紧要处,往往就在这么几步———今天是中考的第二天,考数学。昨天她说语文考得不错,那么今天的数学就是关键的关键了。考好了,就都有了;考砸了,满盘皆输。就像打球三局两胜,你把前面两局拿下来了,第三局一般是愈战愈勇的。

      这几天,恬恬感冒,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家里的中药西药吃了一个遍,仍不见好转,估计要等考完试了。幸好不在SARS流行期间,否则吓死了,又有疑似嫌疑。我看她是表面不紧张心里着急,结果就引来了这场感冒。考试引起了感冒,感冒又耽误了考试的发挥,真是危难时刻添危难啊。

      现在,恬恬人在考场,我这个作家长的又不踏实了。1977年我坐在文革后首次恢复的高考考场里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数学,从第一道题开始就不会做,像看天书一样,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真是个不好的暗示,女儿今天会怎样呢?

      万一晕场,万一犯了哮喘,万一答哪道题卡了壳,后面的……

      现在是中午11点15分,她们10点30分就该考完了,她怎么还不回来?

      2003年7月10日

      恬恬终于考完了。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9日那天我最挂心,果然她那天的数学就考得最不好,回来面无表情,不似头一天在地铁里就打电话:妈妈,我语文考得挺好的。最后一天(10日)回来也很高兴:妈妈,我外语考得挺好的,不然也不敢这么晚回来。今天他们班中午庆祝中考结束,集体在好伦哥吃了一顿自助餐。下午,她又和几个同学跑到西单,在耳朵上边的耳骨上打了两个眼,就像那种不正不经的摇滚歌手。下午五点多才到家,进门就说:妈妈,给你看一样东西,你别晕过去。我说:什么东西?她一掀头发,露出了那两个像栓牲口鼻头上的两个眼,我马上想起农村的那些牛们,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心想:打都打了,说她又有什么用?于是正告:放完暑假就不许带那两个环了。她答应,并有点庆幸地告诉同学:我妈没说我,就是让我上高中时摘了。

      恬恬这几天疯玩,反正成绩也没下来,考好考坏都不知道,同学之间也分不出阵营来,就让她玩吧。我亦每天晚睡晚起,稿子也不写了,好像自己也经历了考试,需要放松休息。“先放松几天吧,趁考分没出来。”我对自己说,也对恬恬说。女儿这几天听话多了,心情一放松,脾气也和缓了,说:我现在就想干两件事,学法语和学吉他。她自己买了一本恐怖小说,一边读一边对我说:“现在我一看见字就反胃。” 看来的确是读书读伤了。

      全家到家乐福买了700元的东西,恬恬在店里乱跑,捧来大批她喜爱的膨化食品、果冻什么的,五颜六色,象征着她此刻的心情:庆祝非典结束!庆祝中考结束!好好玩吧,等到17日公布考分,再费心思琢磨上什么学吧。恬恬说:到那天,妈妈,你替我问考分。她实在是心情紧张,说句心里话,中国的这种教育,也够难为孩子的。

      中考,不管怎样,恬恬自己走过来了。我为她自豪。

      反省七:中考,对孩子是一种磨砺,经历了这次磨砺,孩子自然会成长起来。回想自己以往的做法,认为作家长的,在关心分数的同时,不妨还要关心一下孩子的思想教育乃至心理成长,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学习习惯,恐怕到了中考、高考就会比较顺利。这方面,我经验不足教训不少。

      八.择校,一项有苦难言的选择

      2003年7月17日

      查分,等了若干天,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用168移动通讯给恬恬查,输入她的学号,结果是310分。我急忙跑到她的房间,告诉她,欢天喜地,以为那是高分了。后来一问人家,都是330分以上,女儿立马蔫了许多,当然也有比她低的,可是她的分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孩子小学毕业时,为了让她有一个高的起点,给她“择”了一所校,没有参加电脑派位。当时全家齐心协力、满怀期望,凑了60000元人民币,这是工薪族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一转眼拱手交给了学校,老师依然漠视你,花钱坐冷板凳、看白眼,值吗?我想假如上高中还要自费,每年8000元的话,还是等着正常录取吧。可是谁知道今年各校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呢?焦急、矛盾———中考虽不像高考那样“一考定终生”,也和孩子的前途息息相关,对孩子虽说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但在这样的考分面前,你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力不从心。花不花钱?择不择校?做一个中考学生的家长真难!

      2003年7月18日

      近来咨询了一些家长,都说高中十分重要,关系到能升什么样的大学。这几年北京的高中是根据分数自上而下地录取,如你考到540分,却上了一所520分的学校,周围的同学就都是比你差的;假如你再不要求上进,可能会就坡下驴,成绩越发不可收拾;假如你努力上进呢,就可能成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一般校的优等生,两者有利有弊,宝宝是哪种人呢?

      假如她是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可以自己考上重点学校,我当然高兴。假如她是个学习自觉的孩子,任何逆境都可以自我把握,我当然也放心她在一般学校。偏偏她是这样一个情况,学习不够自觉,容易受负面影响,虽说我并不是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何况“望子成龙”也没什么错,假如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中国就有救了),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起码要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现在,你想好的就业,你想优越的生活,你想高的薪金,甚至你想自食其力,首先就得争取高等教育。

      高中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啊。

      2003年7月20日

      关于中考的传言满天飞,说是今年考生分数集中,形象地说就是拧成了大疙瘩,同一个分数有上百个孩子,这样就很容易暗箱操作。一个家长说,有人让她把报名号交给他,再给几万元,肯定能上个“重点”。恬恬的分数依然是中游,能上什么学校呢?我想,考了什么分就上什么学呗,这次一定不能再花钱了。对于我们这样的工薪家庭,上初中花钱择校已是捉襟见肘了,假如高中再花钱,家里的经济简直就要撕成一个大窟窿了。

      记得孩子刚上小学,做母亲的一个个还都水灵灵的,带着首饰,衣着光鲜,就是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也很有精气神儿。等孩子念完了小学、初中,好容易熬到了初中毕业,家长会上彼此望望,母亲们大多已是一脸菜色头发花白了。用“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以后还有高中、大学———母亲们还能负重多久呢?

      任重而道远!

      2003年7月21日

      今天专业测试。恬恬六点起来漱洗,七点出门。临出门,我又摸出了那张“提前招生表”,一狠心,在第二志愿那栏填了“同意”,那是自费档,每年学费8000元人民币。本来自费我是负担不起的,原想干脆等统一录取时全区大排名吧,现在又怕大排名拉得更远。今年是中考学生最多的一年,而优质高中资源相对有限,我怎敢放弃这一星一点的机会?唉,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前,家长是不敢拿孩子来赌的,只有违心地充当“大款”,拿着用一辈子心血挣来的票子当赌注。

      我当时的心情真是很矛盾,作家长的,谁不愿孩子有个好前程,在她青春期还没有过去(用我们过去的话说,就是世界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为她创造良好的环境。高中三年,可能对她将来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甚至决定命运的作用。所以,最后一刻,我采取了这样无奈的抉择。但愿恬恬能进公费档!但愿!

      2003年8月22日

      每年八九月份,孩子的升学问题都牵动着人心,让自己的孩子进一所好学校就读,几乎是所有中国家长的愿望。2002年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5个城市去年“择校费”的调查结果是,平均达到3150元,其中北京最高,平均为 4767元,相当于城区一个小学生学杂费的近60倍、职工人均月工资的4倍。越是有名的学校,费用越高。很多家长承担这么高的费用颇感吃力。但学校不出名,家长又有点担心,所以,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一所好学校。

      硬着头皮给校方打电话问专业测试的成绩,人家那边口气强硬得要命,当初采访时的音容笑貌全没有了。以至于我以为他们不认识我了,反复强调:“我是××,×××报的记者!”人家在电话那头不耐烦地说:“我知道,早听出来了。分还没出来,卷子都封着呢。”想想真是自己不识趣,不知深浅,记者算什么?就像乡下人似的,以为提点土特产人家就另眼看待你了?正告所有的家长,除了钱,别的什么都没用。当然孩子的分是第一位的,有了好孩子,就是聚宝盆,然而天底下有多少优等生呢?

      所以,你可得想好了,在交上数万元的赞助费和数万元的学费之前你可得想好了,假如你碰到的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师范新生拿你的孩子练手呢?假如碰到的同学都是大款小款外籍港籍的孩子呢,你就是花一辈子攒下的钱也未必能换个“聚宝盆”,不成 “败家子”就不错了。

      2003年8月23日

      期盼已久的消息有了。学校寄来录取通知书,我一看,是自费档!虽然没有心脏病,但这时确实心在痛:读书,本来于她不是件快乐的事,现在于我也成了负担。我像绝大多数家长一样,对此采取了隐忍和默认的态度。在学校和老师面前,家长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我害怕让孩子受委屈、伤自尊、遭歧视———正如社会上流传的:教育收费对家长来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一刹那,我甚至想让恬恬回到中考的大排队中,以自己的成绩上一所公费的普高。但是人家告诉我,假如你被录取了又不上,要给学校两万元,假如你出了统一招生的大排队再要求进去,不管你的分有多高,还得交三万,因为是“择校”。一不留神,我又掉进了“择校”这个坑,真是无可奈何(当今在教育领域,不要说中考,就是平平常常的转学也不行———恨不得连你转个身都要收费)!

      今年的中考结束了,其结果就是将压力从孩子的身上转移到我这个家长的身上。下一步,全家要做的是节衣缩食外加借款、筹钱……

      好在,这是一所朝气蓬勃前程光明的好学校。

      反省八:家长想让独生子女上重点学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以我的教训,最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孩子成绩差,就算进了“重点”,跟不上进度会有压力,久而久之可能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心理亚健康(那家长就后悔莫及了)。“择校”虽然可以使你的孩子看上去强大,但“好”学校的成绩排行榜可能使你的孩子在自卑中成长。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