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复习方法

北京中考备考

2015中考语文考点归纳:标点符号应用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用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共十六种。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两种。 一、句末点号:句号

2015-06-12

如何有效应对2015中考“名著阅读”?

今天北京各大中小学校陆续开始返校,新的学期开始了!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这是最关键的时期,3月之后,中考便迫在眉睫。要复习的科目很多,要明确的知识更是层出不穷。而语文方面,最近家长和学生反映较为强烈的问

2015-06-01

2015中考必备180个文言实词 1-10

2015中考必备180个文言实词 1-10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③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安宁,稳定(安定其社稷) 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 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①

2015-06-01

2015北京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阅读题是很多考生的畏惧的一道大题,因为语文阅读题不仅占分比高,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难度较大。对比各地各年中考语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有些题目的答题技巧是有规律可循

2015-06-01

2015中考语文易错知识点汇总

语文 ●文言文:知识点与课外链接材料结合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或与课外文言文链接材料的勾联能力,作答时,易出现只注重课本知识点而不理会链接材料具体内容的情况,形成理解

2015-06-01

2015年中考文言文复习五大战略

1、 以往的文言学习习惯于单独记忆,但在课内外文言篇目对接的过程中,中考则更倾向于考查我们对于同一词汇,在改变语境后,学生对于它的辨识程度。因而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学生对于文言词汇的相应迁移能力。

2015-05-27

2015年中考文言文考查方向解析

《中考说明》中文言文内容有三篇,即13年中考篇目《核舟记》,《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对比阅读,《阿留传》的课外文言阅读。再辅之以五大城区的期末测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加入课外文言考

2015-05-27

2015年中考五大主城区期末试卷文言文部分分析

1、 海淀区 本次考试,海淀区选取的是《出师表》(6-8自然段)与《三国志 诸葛亮传》选段的对比阅读。题目设置为联结其他课内文章的一词多义选择题,课内外文言词汇翻译选择题,课内外语句翻译简答题和诸葛亮作为感

2015-05-27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反问的固定句型

1. 不 乎 不亦 乎 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 不是吗 ,或者 不也是吗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 子鱼论战》)--利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疑问的固定句型

1. 何所 谁 者 ,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 何所 等于 所 (者)何 。 所 作主语; 何 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 拟体 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 不出现。 例1.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2.曙色流动在原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不同点: 1.借喻的作用是 比喻 ,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 称代 ,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2.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一)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解析】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一)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二)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

2015-05-23

2015中考语文议论文文体要点

1.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2.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理论材

2015-05-23

中考备考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

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