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复习方法 > 正文

中考语文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考点总结

来源:中考网整理    作者:紫小涵    2017-08-10 16:03:17

说两句

  •   文学类文本专题: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例题解析

      【2016·天津】

      17.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知识点讲解

      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出题的热门,本节站在中考阅读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判定、作用分析和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1.比喻

      比喻是为了生动形象地将某一事物或人物情感展现给他人的一种修辞手法。原本存在的事物或情感,叫做比喻句中的本体,另一个能使它变得生动形象的事物则为喻体。比喻是人们使用得最早和最频繁的修辞手法。

      (1)判定

      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从两个方面确定。

      1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那个人长得像人一样"、"这朵花非常漂亮,简直像画上的一样"。

      2本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特点,井且在比喻中能表现出这一特点。如"他的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皮",他的手和老树皮共同的特征是"粗糙",句子中表现出了这一特点,因此,是个较为成功的比喻句。

      (2)运用

      1比喻要选择大家熟悉的事物。

      2喻体要能给人带来美感,不能说"瀑布像挂面一样,直直地挂在山前",可以说"瀑布像是一面用珠玉做成的帘子"。后一句所选的事物比第一句更能给人带来美感。

      (3)作用

      生动形象。

      2.拟人

      拟人就是给看似没有思想情感的事物赋予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使得它更加形象、亲切感人。

      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手法里最古老的两个。它们最初的名字不叫比喻、拟人,而是"比",就是《诗经》里边的赋、比、兴中的"比",后来演变成了比拟。

      (1)判定

      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主要看在句子中是否给这一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思想,只要是其中之一,可判定为拟人句。

      (2)运用

      在写拟人句时,只要给一样事物赋予了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中的一点,便可称为拟人句。如要对教室里的课桌用拟人句来表现,可以说"课桌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站"是用来形容人物行为的动词,用在了桌子身上,便变成了拟人句);也可以说"虽然看上去并不是很美,但它并不在意"(对某事件是否"在意"是人们常有的思想,被用在了桌子身上,等于给它赋予了人的思想);还可以说"桌子看上去有些不高兴了","高兴"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这里用在桌子身上,是给它赋予了人的情感)。

      (3)作用

      生动形象、亲切。

      3.夸张

      夸张的前提是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事物的这一特征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一手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程度夸大或缩小而实现的。

      如:他的眼睛比铜铃还要大(夸大);他的眼睛看上去比芝麻粒还要小(缩小)。

      (1)判定

      "一定程度"是指只要能很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这个夸张句便是成功的,而不是越夸张越好。在能突出这一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夸张的程度越能给人以真实感越好。

      (2)作用

      突出特征;引发联想;烘托气氛。

      4.排比

      排比句通常用来抒情或说理,目的是在抒情或说理过程中使得语言更有感染力,变现更加充分。

      (1)判定

      排比句通常会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句子构成。如"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运用

      写排比句时,要注意选择三个相近的事物,用相似的结构进行表达。

      (3)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表达强烈的情感。

      4长于抒情,增强语言感染力。

      5.对偶

      对偶是通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对偶产生于汉朝,汉朝汉赋盛行的时候,对偶这种句式慢慢变得时兴起来。

      (1)判定特征

      由两个句子组成,句式结构是完全相同,字数相等。

      (2)运用

      例题:请你拟定一个标语,呼吁大家关注留守儿童。

      凡是要求写广告语、宣传语一类的题目,需要运用对偶句来表达,如"关注留守儿童,共建和谐社会"。

      (3)作用

      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借代

      在文章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事物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判定

      抓住事物的特征,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叫做借代。

      (2)运用

      比如说要写一个人的品格高尚,可在文章中用松树直接替代人物来实现对人的赞美。

      (3)作用

      以实代虚;以简代繁;以物代情。

      7.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它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1)判定

      连续多次强调某一事实、事物或情感。

      (2)作用

      表达强烈情感;强调作用;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8.设问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判定

      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

      (2)运用

      例:中国人会丧失反思精神吗?不会。

      (3)作用

      创设情景,引人沉思;启发思考。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