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历史复习方法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中考网编辑 2015-05-25 22:14:5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二战规模的扩大:
①、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二战战略转折的根本原因: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4、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共同构成二战的战略转折点。
5、二战的胜利:
①、1943年,美、苏、英三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②、1945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雅尔塔召开会议,确定彻底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二战结束后建立联合国。
③、1945年5月,德国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3日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
6、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带动下,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
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信息化和
和全球化);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80年代下
半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4)、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并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欧盟的发展趋势)
(5)、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①、两极格局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遏制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援助自由国家,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这些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冷战”的具体表现(措施):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即“北约”。(为对抗北约,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即“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东欧局势剧变,各国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实质)。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
1991年底,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瓦解,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