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原创征文】为了中考那件事

来源:中考网    作者:    2015-03-23 09:58:08

说两句

  •   为了中考那件事

      2014年7月4日,是京城所有中考家长最为揪心的一天。从网上可以看到,有的从凌晨开始甚至是更早一些时候就在尝试网上查分或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分数,尽管公布的查分时间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7月4日的中午12点。

      儿子学校通知的是直接到校去取成绩通知单。果然在接近中午的时候儿子发来了考试分数的短信!接到这个消息,我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因为这个成绩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尽管与我的估分一分不差。因为儿子考完后一直认为自己数学考砸了,因此对自己的成绩很是没有信心。我为了安慰他,特意将他认为考得比较差的数学高估了一下,结果,竟然真的就是这个分数,真乃无巧不成书。喜的是,这个成绩别说在朝阳本区的排名,就是在海淀、西城的排名也还算可以。

      一直纠结于“数学考砸了”的儿子也十分的兴奋,看来进入他理想的高中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了。果然,现在该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在手了。

      对于儿子三年的初中生活,整体我觉得分两个阶段:初一初二算一个阶段,初三算一个阶段。如果用辛弃疾的词来形容的话,初一初二大概就是词的上阕: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懵懵懂懂,稀里糊涂,还没有被太多压力所影响,学习上也没有刻意去用功,考试成绩处于中不溜甚至有时还会出乎意外地往后掉。对于中考,概念模糊,也不急迫;初三阶段是词的下阕: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青春期撞上备考期,叛逆和压力一起袭来,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比较纠结、煎熬。

      这种纠结、煎熬,从初三开学开始,伴随着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一摸、二模,从一次次似乎的希望到失望、失望到希望,让怀着相同目标、不同感受的家长和孩子度过了不寻常的300多天。

      我曾经开玩笑的说过,如果儿子的分数考到了我估的这个分数,我就写一篇文章,作为给儿子初中生活的一个纪念。如果没有达到,我就将儿子中考一年多来那些五味杂陈的事情和感受作为将来老的时候絮叨的佐料。

      好吧,现在是我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我就截取几个其间的片段吧。

      书信的故事

      在初二结束时,儿子学校有一个2+4的直升班,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去了2+4,儿子努力争取了一下,但是没有成功。我当时在外地,听到消息后尽管有些失望,但还是想打电话安慰安慰儿子。可是,在电话里,儿子却表现得满不在乎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感觉,我当时有些生气,骂了他几句。

      后来,在9月份一个班会活动上,班主任让孩子写一封给妈妈的信。我看到儿子在信中写道:

      “这不是我写的第一封信,但却是第一封装在信封中的。这封信中的许多事情我以前不想说,现在也不想说的,但,到了初三,真的也可以说了。2+4没有选上,我心中也不好受,当时爸爸打来电话,安慰我,我装着没事一样,只是不想让在外地的他担心而已,他却反过来骂了我一顿,后来我忍着听完了……”。

      以下信中说到初三了主课负担更重了,有时遇到一些事情时当时他也想发奋学习,但也只是“当时”而已,过一会就忘了。还说到关于梦想的事情,他说他真的回答不上来,他认为考上好高中只不过是个目标罢了。而从小有当个科学家、摄影师、组建乐队、搞个发明、开个咖啡厅游戏厅……很多理想和梦想,但什么才是他真正追求的目标呢?从儿子信中看出他很迷茫。

      看到这封信,我才知道我误解了儿子的心思。没有考上2+4,他其实是很伤心的,但是表面上又故意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就因为他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我曾经为此和他发过火,认为他没有上进心。儿子其实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但是在青春期自己无法左右的逆反和中考的压力下,他真的很无奈、无助、彷徨和找不到方向。

      信中儿子坦诚了自己的心扉。这就是男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当成了大人,要自己担负和承受那些外界、社会和家长给他们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和世界,事实上我们根本就没有了解他们的内心;有时候我们在用孩子的思维和他们在交流,而他们内心却已经有了成人的世界和观念。这种不对等的思维信息和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思维,让家长常常困惑为什么孩子不理解大人的一片苦心,为什么孩子总是跟我对着干。事实上,孩子在内心也在为大人撑起一片天,他们爱自己的父母,他们也希望早早地为父母分担。只是,他们不愿意像父母随口就可以对孩子说出“我爱你”那样,简单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关心而已,因为,他们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少年,要装酷。

      读完信,我觉得很心酸,也有些内疚。于是我给儿子手写了一封4页纸的书信。

      在信中我和他分享了我十四五岁的一些情况,告诉他有些事情我当时其实没有他处理得好。告诉他兴趣和梦想与现在的学习并不冲突,很多现在看似没有用的一些东西,在将来有一天某个时刻某件事情就会发挥作用。还在他的学习方法上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供他参考。告诉他父母不想给他压力,但是他可以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状态。

      这封信是否起到多大作用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儿子是认真的读过的。而且将它好好地保存了起来。

     


      短信的故事

      由于青春期叛逆加上中考的压力,儿子在初三时表现得有些自控力不强。爱玩游戏,作业拖拉。孩子的妈妈有些管不住。而此时,我又被单位外派到外地工作,我便每天晚上和儿子通电话,关于学习只是一两句提及,更多的是关于注意身体、早点休息等生活之类的内容,目的就是既提示他要注意抓紧学习,又要缓解他的紧张和压力。并从5月9日开始,在电话沟通的同时,每天给儿子发一条短信。短信的名字叫“每日一言”,内容包括一些名人名言、时令常识、激励语言等。同样也是为了每天保持沟通,放松他的心情,同时可以让他获得一些知识,兴许中考语文作文还能用上呢。

      如在他一摸考得不错时,发给他的每日一言是毛泽东的“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提示他要静下心来,不能发飘,骄傲自满。

      在母情节来临时,发给他的是:“今天是母亲节。【母亲节由来】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现代母亲节由美国安娜·贾维斯(1864-1948)发起,定为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其实中国也有母亲节,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等组织将农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这天定为中华母亲节”。一是提醒他要感恩母亲,另外也获得一些知识。

      在听到电话里儿子的笑声时,我发的“每日一言”是:“昨晚打电话听见你开心的笑声,也感染了我,好久没有在电话里感受到你的这种好心情了。古往今来,说到笑,有一个人的笑是非常厉害的,那就是“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你知道是谁吗?”,告诉他我多么希望他每天都是那么快乐,保持欢笑!

      在他体育考满分时及时祝贺:“祝贺XXX同学完美攻下中考第一个山头。为体育满分喝彩!”与他分享好的成绩。

      为了增长一些生活知识,给他发了一些各方面的小常识。如:“【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 此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去拜孔子为师,孔子爱答不理。澹颇为失望励志刻苦自学。后澹台自学成才,四处游历讲学,名气传遍各诸侯国。孔子不胜感慨:"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 由此" 人不可貌相" 便流传开来”;“今日是小满。①5月21日10时59分,太阳到达黄经60度,为小满;②小满的含义是,从这时开始,北方大麦等夏熟作物籽粒渐饱满,但尚未成熟;③小满也标志炎热夏季正式开始,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④盛夏容易中暑,要多喝水,多吃含水及钾高的蔬果,同时避免过量吃冷食”。等等。

      不时发一些有意义的激励文字,那些日子我每天早上最爱看的就是人民日报的新浪微博,他几乎每天都会发一篇这样的微博,我就选择一些转发给儿子。如:“写给努力:趁着青春,趁着这刹那的芳华,趁着人生的夏花初始,我们更多的是放眼未来,努力!努力!不要抱怨现实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

      “【最后20多天,我能行!】此刻的你,一定紧张又辛苦。请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中考,不过是一次考试,没有任何事情能决定你的一生。以平常心对待剩下的20多天,给自己一个微笑”。

      当二模考前他心态不稳定时我发的是:“二模考得好说明成绩稳定,考不好说明中考会考得更好。我赞同这种心态。(补昨日)”。当二模真的没有考好他有些泄气时,我发给他的是:“临近中考,任何异想天开凭运气考高分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任何自暴自弃拖延推阻的行为都不是男子汉的行为。儿子,善待父母,珍惜自已,沉下心来,认真备考。你已经是十五岁了,应该能想明白这些。收到给我回短信”。

      在一摸考试结束后。考得比以前好,儿子很兴奋,自信心有了提升。但同时他又有一些隐忧,怕二模、中考考不好。(其实家长和社会宣扬都有些误解,认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和一摸考试最为重要,但我觉得只有中考才是最重要的,前面那些都是在测试你的水平而已,所以大家还是专注于孩子最后的中考吧)。看到儿既有信心又有压力的状态,同时观察到他时常默默躺在床上或闷坐在一个地方,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细节。我放佛想起当年曾经的我,似乎也有过类似的情景,依稀记得父母在床前亲昵地叫着小名,小心翼翼的安慰和招呼起来吃饭。我觉得我需要更多地帮助他释放压力。于是我就将“每日一言”改为“每日在乐”。本来是想改为“每日一乐”的,但是,觉得这个词有点每天就高兴一次的感觉,我是希望儿子是每天都是快乐的,每时每刻都在快乐的状态。“每日在乐”除了说点鼓励的话,就是发一个幽默段子,让他放松一下。如这样的段子:“一次老师说:你长大要做社会精英。什么是精英?一同学问。老师回答:就是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过滤筛选,过滤筛选,过滤筛选后剩下的。这时,突然有位同学问:那不是人渣吗”?

      这种短信的沟通,起初我以为儿子不怎么看,因为印象中他只给我回过一次。但是后来我问他看过没有,他说看过,我半信半疑,他居然能说出短信的内容。我相信这些短信会给带来影响的。

      学习跟进纪念表的故事

      在考前还有十多天的周末,我回了趟家。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儿子的反应有些异常,作业经常做到半夜,有时甚至做不完,第二天都不敢去学校,怕被老师批评。于是我给班主任老师发短信了解,是不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了。班主任回短信说其他孩子都能完成,他们好多在学校就做了不少了,所以回到家做的时间就不会长。可能是儿子在学校没有怎么写吧?

      那他在学校当别人写作业的时候是在做别的什么吗?还是在玩?我请老师帮忙给我留意一下。

      同时,我是又急又心疼,这样的状态不但考试不会考好,还会把身体给弄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无论从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都是矛盾的。又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学习、抓紧学习,别分心,别走神,少玩游戏,少做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又想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怕吃不好,穿不暖,怕宅在家里憋着,怕成天埋头看书把孩子脑子弄坏了,怕不出去和同学朋友玩少了兴趣缺了交际不利今后社会生存。于是学习时间长了就往外赶,在外面玩一会就赶紧往回叫。经常会拿李大钊先生“要学就学个踏踏实实、要玩就玩个痛痛快快”来教育孩子,而客观上经常又造成了没让孩子学踏实、玩痛快。我想,有时孩子和父母关于学和玩在时间的长度可能不同,因此会形成时间差,你觉得他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了,但兴许此时才刚到他的兴奋点,因此你叫他休息、出去玩时他就会抵触。

      儿子关于游戏,凭良心说不是很痴迷。尤其是到了初三后,平时晚上基本很少玩,只是到了周末,尤其是周五晚上,他会放松的玩一下。鉴于此,我并没有死乞白赖地完全禁止他玩游戏,甚至他房间的电脑和网线基本没有限制过。我觉得他基本上还能分清事情的轻重,出于信任,我也就没有必要非得将网线拔了,电脑搬走。

      但是,中考的临近,压力于他是可想而知的。这种状态和这个时候,我知道疾风暴雨式的管教于事无补,可能还会起相反作用。怎么办呢?我觉得此时我应该帮助他理清一些东西。于是我在回单位的高铁上,一气呵成做了一张《每日学习跟进纪念表》,通过QQ发给他妈妈,晚上回家打印出来交给儿子。

      为了让儿子能够遵守,我晚上亲自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这是为了让他更好的休息迎考而作,并不全是为了督促学习而作,以消除他的抵触心理。同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名为纪念表,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带有点游戏性质。儿子果然痛快的答应按此进行。我叮嘱他,答应了可就一定要做到啊。

      纪念表从6月12日起到6月23日,每天一张。从早晨几点起床,几点洗漱,几点上车到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科作业完成时间,晚上11点之前必须完成作业上床睡觉等做了明确的时间规定。在校学习内容由本人填写,填写的过程就是对白天学习的内容有个简单的回顾记忆。该表由他妈每天对每一项签字确认,如有违犯项,如实记录下来,我再打电话和他沟通,但绝不是批评。同时在表的下面写了六段话,让他每次填表时看一遍。我想,这是一个提醒和潜移默化的要求。
     


      那六段话是:

      1、养成良好的习惯—各类物品用具摆放有序和规律,既整洁又便于寻找取用,节省时间。当日事当日毕。

      2、养成良好的心态—越是到关键时刻,越是要沉下心来。不浮躁妄大,也不轻言放弃。拿出男子汉的担当来,胜是自然,败亦无妨。

      3、养成良好的计划—计划是时间管理的最好工具。有计划才会忙而不乱,才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养成良好的记录—记录是对自己的行为和做法进行纠偏的依据,也是今后回头看自己经历最好的纪念,要珍惜!

      5、养成良好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大的成绩取得都是点滴付出的积累,当前重要的是巩固和查漏补缺。

      6、养成良好的品质—包括自身的坚韧、坚持和正能量,也包括对老师、家长良苦用心的理解和尊重。

      其中有一两次违规也真的记录下来了。

      执行过程中,我不断地通过“每日在乐”鼓励他坚持做下去,以保证该表能很好地落实下去。如:“儿子,昨天表现不错,今天继续。(段子)高考那天,发了一条短信给表弟打气:好好努力,发挥正常水平,考上理想大学!他幽幽的回了一条:哥,发挥正常,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了”。“儿子辛苦了,坚持就是胜利!(段子)某人想向一个财主借牛,于是派仆人给财主送去一封借牛的信。财主正陪着客人,怕客人知道自己不识字,便装模作样地看信。他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然后抬头对来人说:知道了,过一会我自己去好了”。“儿子,表现不错!(段子)我在加油站旁边转悠几个小时。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实在忍不住了,一起几个人走过来问我:先生,你在这里半天了,有什么事吗?我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在戒烟”。等等。

      这样做下来,果然有了些变化。儿子显然也开始慢慢回到了正常的轨道。而且在中考前有了这样一个细节。他主动找到我,要把我在杂志上发表的散文给他看看。之前我拿给他看他也就是敷衍地看看,而且我自认为我在语文方面还有些学习经验,一直想和他交流,希望对他有所帮助,可每次都被他无情地拒绝了。这次居然主动要看,我当然高兴,屁颠颠找出来,儿子看了以后,评价说,爸爸写得还可以嘛。

      顺便说一句,该表目前已分享给几位同事,反响很好。

      中考进行时

      对于中考中的家长和孩子,就像刚刚结束的巴西世界杯赛场上的教练和球员一样(当然,老师更是教练)。教练平时可以手把手训练培养球员,希望在每一次的比赛中获胜,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比赛中。但当到了比赛的现场时,教练只能站在场边指挥,无法亲自下场。有时看到自己精心培养、倾注全部心血并寄予莫大期望的球员在球场狠命拼抢却似乎进球难料的时候,骂也不是,急也不是,恨不得亲自下场,却又只能在旁边干使劲干着急。

      而于学生,就像场下辛苦准备、场上拼命争抢的球员,其实压力更大。既要背负老师、家长的厚望,还有来自同学的挑战。他们也想考个好成绩,老师夸奖,家长疼爱,如星般耀眼。但就如球员一样,有时你再怎么拼抢也进不了球。进不了球固然有自身能力和平时的原因,但也有对手强大的因素,以及这个阶段孩子们身理上一些无法左右的因素。

      此时,家长能做什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后盾呢?我的体会是家长要有好心态、好的管教方法、及时了解并疏通孩子的情绪、注意沟通方式、搞好精神和物质上的后勤支持。

      首先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中考上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在这个阶段,心态一定要好。不能太急,但也不能不急。什么提前招生,提前录取,都不是家长应该去刻意追求的。反倒是让孩子将人生之路该经历的都经历过,才算完美。

      从小学到初中,我对儿子的学习一直就是持这样的观点:学习成绩不要求一定要名列前茅,但不能靠后拖后腿,要跟上主流部队(名列前茅的团队),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必须要盯紧前面的,才不至于完全失败,搞不好在后面发力还有超过的可能。儿子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成绩在年级、班上就不是很靠前。但是从五年级一开始,对他要求稍微严了些,果然在五年级统考的时候,考了个年级第一名,顺利进入了本区最好的初中。在初中的一二年级,儿子的成绩也是中不溜,但是到了初三的时候,开始让他发力,尽管成绩有些不稳定,但结局还算不错。

      其次是要注意管教孩子的方法。我的一个朋友一直在后悔,他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在学画画。有一次他让孩子画个画给他看看,结果画出来的东西朋友觉得什么都不是,勃然大怒,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学画画了,这是心理上受到了创伤。孩子的心灵稚嫩得像豆腐花一般纯洁、柔软,稍微的一点外力使劲,就有可能导致受损其难以恢复。需要耐心的慢慢培育、挤压、打磨。

      再次要注意了解孩子的情绪。常言道,知子莫若父。我知道我的儿子是一个能迅速感知压力,但释放压力很快的人。一摸考得不错,儿子就开始兴奋,说很有信心。这时我就适当浇冷水,想让他浮躁的心踏实下来。但还是没有挡住,所以二模就没考好。这时候,儿子有压力了,也有些怀疑自己一摸考得是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偶然如此。我便又开始鼓励和帮助释放压力,让他恢复信心。中考第一天考下来,感觉物理和语文考得不错,于是又恢复了信心,晚上就有些兴奋过头,我和他妈妈连忙提醒降温,但还是不行。果然第二天就觉得数学考砸了,晚上我感觉他有些自暴自弃的感觉,书也不想看了。于是我就比较严肃地说了他几句。他才开始看英语。果然第二天考下来一见到我就说,英语满分啊。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结果是才考了116分。但透露出的信息是考的不错。儿子还开玩笑似的说,爸爸,你前天晚上为什么不狠狠说我几下呢,要是说了,我的数学就不会考砸了。

      家长们经常会觉得像在中考这样的大事面前尽量少说孩子,生怕一说就影响了他的情绪,耽误考试。事实上,适当保持兴奋和冷静的平衡,适当给一些压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状态。

      再再次是注重沟通的方式。处于青春期,又处于中考的巨大压力下,如何进行沟通呢。青春期的叛逆,用朋友的话说,孩子看父母的眼睛都是敌视的眼光。说话做事好像要有意和你反着来似的。而家长面对中考压力下的孩子,说重了不是,不说也不是,左右为难。

      对于青春期,我和孩子妈妈约定的就是尽量不在他面前提及这几个字,不给他相应的暗示。比如说孩子不听话、顶嘴,这本来是青春期的一些正常反应,但我们绝不说“你看,青春期逆反吧”等类的词,给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我就是在青春期,我就是该逆反,我这样做就是对的。

      最后是做好精神和物质上的后勤支持。中考那几天,在考场外面,很多家长在考前一遍又一遍的叮咛着孩子,很多家长考试中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着,很多老师也和家长一样守候在考场的出口,考生出来老师们似乎比家长还急于知道学生考得如何。考场外很多培训机构伺机而动。有的做个扇子,有的分发资料,有的赠送矿泉水,目的都是为了宣传和吸引学生参加培训。有一家培训机构雇佣了几名大学生,穿着整齐的文化衫,举着牌子,喊着整齐的口号:家长注意:暑期有风险,放松需谨慎,切勿问成绩,水到自然成,不要吃大餐,食物要清淡。甚至还在牌子上写上中考化学必考方程式。

      可怜天下父母、老师和培训机构的心!

      我也专门请了假,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时房,这样中午可以让儿子多休息一会。中餐也没有刻意地去点什么菜。第一天,就在旁边的拉面馆吃了碗面条,第二天也是简单点了两个菜。吃完之后就抓紧让他去休息了。

      儿子以前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可考试这两天中午却睡得不错。看着熟睡中的儿子,柔情百转(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词只能用来形容女性,但,谁说男儿就没有柔情呢?见仁见智吧),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暖流和满足感。禁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儿子的睡姿。此刻我在想,尽管心里强烈地希望孩子能够考好,但也在不断说服自己,孩子要真没考好,也必须得接受现实,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还能怎么样。而且,绝对不能因此大骂或埋怨孩子。因为如果真的没考好的话,我相信他一定比我们还难过。

      我知道中考这样陪着不一定能从考试本身帮到他什么,但对他精神和心理上一定是一个激励。同时让他知道,在他人生重要的时刻,有父母的陪伴,将是一段多么美好幸福的回忆。

      小升初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也是经过一番折腾和望眼欲穿,好像是在一个晚上的差不多12点钟左右接到学校的电话,说是录取了儿子。终于到了自己想去的初中,一家人那天晚上兴奋得整夜几乎没有合眼。

      如今,由小学到初中,秒变高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中“白头搔更短”。这,就是世间父子伦理的轮回与传承。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