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家长头条 > 正文
来源:中考网 作者:费新斌 2015-03-23 09:56:56
期中过去,学而思的寒春续报开始了。论坛里开始了关于“报班”的问题谈论。这样的讨论并不少见,我也有发表过我的观点,但是都没有说很多,因为 我就是机构的一名老师,说多了容易被冠名“大忽悠”。但是,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不表达反而更容易被误解。所以,我今天也来凑个份子,说一说“报班” 的问题。
在我看来,机构如医院,老师犹如医生,学生犹如病人,报班犹如就医。(完全没有诅咒孩子生病的意思)
家长们关心的“该不该报班”的问题,就像患者疑惑“有没有患病,就医是否能治病”的一样,报班能否解决学习问题?
能否能治病,得先看得了何种病?这种病到底要不要治?以及如何治病?
通常病人有三类,学生也有三种:
第一类:
健康的,完全没有病痛或者极少生病,生病也是小病发烧而已的。这样的同志,一般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为什么他们很难病?我想,要么基因好,好的跟孙 悟空一样,或者基因还可以,但是后天非常注重强生健体,坚持早晚锻炼。但是,这样的人时很少的,就好像学神、学霸级的学生全校也就那么几个一样。
第二类:
得慢性病的。这样的同志,平时看起来没病没痛的,能吃能睡,能蹦能跳,但是一旦有天气变化、寒冷交替就会出生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抵是这个 意思。就跟很多学生一样,平时看起来都很好,该听的课也听了,该做的作业也做了,但是成绩就是提不高,一考试就马虎,分数总是很难看。
为什么他们会得慢性病?也许是平时的锻炼少、也许是饮食有问题、也需要生活习惯问题、甚至可能是基因突变、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总之影响因素不能一概 而论。但是,得慢性病的人通常是最多的,而且是最难察觉的。更可怕的是,绝大部分得慢性病的人时不肯承认自己健康有问题的。
第三类:
得急性病的。这样的同志,很倒霉,也许是不小心吃错东西导致的,也许是突然熬夜导致的,也许是不小心开了个小差就撞到电线杆造成的。就跟某些同学一 样,老师在讲授某节课、某个知识点、某种题型的时候,分心想到中午好吃的鸡翅或者打了个盹儿,于是考试中一旦涉及没学会的那部分内容就完全不会做。平时一 直很好,就打了个盹儿就考不好,你说倒不倒霉?
接下来,咱们讨论下一个问题,这三类病人分别需要看病吗?我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类:
身体健康就一定不用看医生,学神、学霸肯定是不用报班的,只要精神正常一定会这么回答。我也差不多认同这个观点,但又不完全认同。因为我们忽视了身体 健康的人、学神学霸的心理状态。强者之所以是强者,除了与生俱来的天赋,更重要的不断追求最强的野心。那些身体健康的,确实无需看病,但是他可能追求更美 的身形,更迷人的气质,于是他们学习健身、学习瑜伽,让自己变得更美!那些学校里学神学霸级别的同学如果没有斗志,即使天赋异禀,终究会失去光环,沦为平 庸。所以少数的学神、学霸在外面报班,不要觉得奇怪,只是他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不同。
第二类:
得慢性病的人要不要看病是最纠结的。比如我就知道自己的膝盖有问题,我知道我有慢性咽炎,职业病,但是我从来没有去医院检查过,从未开过一副药。为什 么?人是有惰性的,往往不到迫在眉睫,我们不会在乎平时的小病小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同学初一初二不着急,初三就着急的原因。因为当他们意识到初一初 二在知识上、方法能力上、习惯上落下很多时,到初三留给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时间却那么少。着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在我看来,比不着急的同学强多了。就比如 我自己,只要听到我爸、我妈让我上医院我就极其不耐烦,因为我觉得自己没病,因为我膝盖只有阴雨天才疼,因为只有上完课嗓子才疼,平时都没事儿。
第三类:
得急性病的,应该有两种声音。一种是鼓励的声音,同志,挺一挺就过去了,不用去医院!一种是关心的声音,同志,快去找医生吧!两种声音各有道理,有些 急性病体格好的同志多喝热水,再睡上一大觉还真就挺过去了!有些急性病,不去看医生,还真有生命危险,必须得治。就像很多同学某个知识有问题,某个方法没 有掌握,对考试可能真没有影响,但是也许中考没准儿就考了不会的题。急性病到底要治不治,就要看病情的严重性了。
那到底要不要看病?其实很多同志最后还要考虑是哪家医院,是哪位主治医生,开得何种药品,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其实这个问题是怎么治病的问题。
我想到了,几乎所有人的选择:名医、名师。为什么?看看一个一个名医、一个名师是如何养成的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首先是经验的积累,那就意味着工 作年份要久,看过的病人多,带过的学生多,这样他们就更有经验,这样更就懂病,就更懂药,就能对症下药是解决病痛。其次,一个名医、一个名师还得有责任 心。医术再高,对病人不关心,成就只能一时。课再好,不懂得关心学生,名声也很难长久。
但是只有名医、名师才能对症下药吗?那也是不一定,名医、名师毕竟是少的。我刚才说过名医更懂“病”,但不一定更懂“病人”,我始终相信,治病也好,教书育人也好,主体在人,病也好,书也好是其次。更懂病人,更懂学生的才是好老师!
所以,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名师不一定是首要的,还是要看孩子适不适合,还是得看这个老师能不能懂你的孩子!
那到底怎么办?
讲到这里,有的朋友会说,你饶了半天也没有说明白要不要报班啊!
我确实没有给出结论,因为此时我的角色好比医生,跟病人说要开药,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如果医生和病人之间信任关系不存在,两者之间一定会因为开不开药,开什么药的问题产生矛盾。
所以,我不能给结论。因为结论在你心中,不在我,不在别人。
只有病人最了解自己,只有学生(家长)最了解自己。医生和老师会用自己的专业能帮病人判断病症在哪儿,以及开什么药,但是决定权始终在病人、学生自己。
讲到最后,我想到了学而思这家“医院”。这是一家有影响力的“医院”,有很多“名医”,有好的“药物”,也有很好的“设备”,也治疗过很多“病人”, 有成绩有口碑。作为“医院"里的一名小“医生”,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我希望能治好更多的“病人”,但从心底讲,我希望“病人”越来越少。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