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报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考试怪现象:平时成绩高而考试成绩低怎么办

来源:家长帮社区    作者:马丁老师    2014-01-06 14:11:17

说两句

  •   北京中考网:在考试中,每年都会频繁的发生一种怪现场,期中、期末、一般模考考的都不错,真正大考就挂了。部分同学是由于临考心态或身体状况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应试教育逼迫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造成的——模型化教学法。(在此声明一点,并不是这种教学方法不好,只是这种方法不适合所有同学,特别是不适合思维不灵活且不求甚解的同学。)以物理为例,咱们说说什么叫模型化教学。

      比如高一物理中会经常出现的一个模型,传送带模型。一个基础模型可以演变出很多变种,比如水平的、倾斜的、皮带匀速的、皮带变速的、货物从静止施放的、货物有初速度放上去的、物与带同向的、反向的、物与带能达到共速的,不能达到共速的等等等等,每个变种可能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小结论,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这些特点和小结论,也就是掌握了这个模型及其变种,做题就能有事半功倍的奇效(比如看到一道题目,一眼看出它是A模型的第3变种,第3变种的主要性质有abcd四条,这道题的问题和ac有关,所以……),如此做题速度就巨快、准确率巨高、巨有成就感!但这往往是假象,你对这个模型真的吃透了么?真的理解其本质了么?真相被你的高分所掩盖,你也不再去追究你是否真的懂了,反正我能做对题就行了。如果这种状态一直能维持到高考结束,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但如果你没吃透,高考就是你梦醒的时候。

      为了说清本文标题的问题还得说说以下几个问题:

      一、这些模型及变种是哪来的?主要来源就是历年的高考和有创新的模考甚至各科竞赛,年年的考题积累,使得模型很多、变种也很多。有经验且负责的老师会把这些全面的整理归纳,高效的灌输给学生,督促学生练熟。

      二、那辅导书、老师发的专项片子、小测、月考、期中、期末、模考的考题又从哪来呢?恭喜你,你猜对了,还是上面说的历年大考的考题。只要老师对模型归纳的全面、灌输方式高效、督促严格、学生也努力,那么利用模型可以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骄人的成绩,而在取得好成绩的这些学生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彻底吃透能举一反三的

        2、没有吃透但能准确调用模型的。而后一类学生在考卷上的表现是超出了自己的真实能力,但他/她可能还未发现,直到最后的大考。

      三、最后,你真正要考的高考的考题是从哪来的呢?经验丰富、熟悉电脑操作的教师1个小时内可以出一套合格的月考卷子,一天可以出一套常规的期中卷子,三天也能改编出一套彻底唬住外行的煞有介事的模考卷子。而一群中国最富经验的顶级教师,他们闭门苦想N多日日夜夜,编出的卷子能和平时那些考试一样么?他/她们要避过历年的那些模型变种,真让考题考察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考察你对已有的模型熟不熟!所以如果你平时课上学了某模型的10个变种,那高考九成会考第11种。这对于吃透原理的同学构不成威胁,而对调用模型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就是噩梦了。

      所以说,模型化教学法对于善于挖掘深层原理的同学是如虎添翼,(有些足够强壮的老虎甚至不屑于添翼,有次我上课,写了一黑班纷繁复杂的各种模型及其变种,同学们多啧啧称奇、疯狂记笔记时,班上的一位天才少年一动不动,我问他为什么不记笔记啊?他说,老师你写这么多太罗嗦了,这么多变种其实都用的是同一个原理,原理明白了,遇到什么具体情况再推导几下不就全出来了么?我的评价就三个字:“你悟了”)。但模型化教学法对习惯于不求甚解的学生是致命的,毒素在三年中不断积累,毒素在平时伪装成营养液,但在高考考场上突然发作。

      下面谈谈由模型化教学法培养出的“调用模型式”解题法和“从原理出发式”解题法。

      一、思维过程:“调用模型式”的思维过程是:

      1、读题、给题目归类

      2、把题目和脑中已有模型变种做匹配

      3、匹配成功直接调用结果或思路。

      “从原理出发式”的思维过程是:

      1、读题并挖掘题目背后的原理

      2、从原理出发结合限制条件开始逻辑推理过程

      3、得出结论。

      二、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显然“调用模型式”的做题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但前提条件是题目可以和脑中的模型成功匹配。而对于“从原理出发式”,一开始可能由于你的推导能力计算能力不够强,做题速度慢、错误频出,但由于坚持使用“从原理出发式”解题法,你的推导能力得到持续的锻炼,速度和准确率持续缓慢提升,最终可以和“调用模型式”的速度相当。

      这下你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了吧!如果临近大考,如果你发现你三年来一直属于“调用模型式”,赶紧转型,回归原理,至少做到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最后补充两点:

      1、为什么教师会使用这种饮鸩止渴的教学法呢?因为初一、初二、初三上、高一、高二、高三上离大考都很远,但离期中、期末、模考很近。浮躁的社会、短期的巨大压力造就了教师的无奈,虚假的优秀和学生的悲剧。

      2、为什么这种现象在高考较为严重,中考就不明显?毕竟初中所学,知识量相对较少,原理埋藏的也比较浅,推理过程短,大部分同学还是可以临场应对。但对于平时彻底靠死记硬背来应对理科的同学显然还是不行。

      3、“我是爸爸”回帖说”我有个建议,就是这样训练学生:能套模型和习惯套模型的时候,先套上一套,如果发现不灵了,赶紧换用慢办法一步一步推导分析,不至于一脚踩空。平时就要这样交替训练,不要等到临考场了再“试验””。 这种折中的办法很适合原来在“迷途”但即将面临大考的同学们!谢谢“我是爸爸”!

      最最后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浮躁、锻炼能力而不是只盯着虚假的分数、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编辑推荐:

        北京新版考试说明最早将于2014年3月发布

        辣评:“无门槛”异地中考改革问题

        北京中考取消择校 专家建议考虑名额分配途径

        2014中考名额分配比例增加并准备取消择校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