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方法 > 语文复习方法 > 正文
来源:北京中考网 作者:叶子静 2013-04-11 16:59:33
                   
	
	
	  详细点评:当题目问到"划线词语好在什么方时,我们知道是在考文章的语言,文章的语言总共分为四个方面,"苍苍"一句,首要符合的的评价选项是"生动",从《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上可以看到,生动总共包含五项,其中第一项最为贴切,因此,我们选择了第项。答出了"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
	
	  2、答题结构和思路存在问题
	
	  我们拿一道极简单的题来说明问题,看看文章答题结构和思路对阅读分数的影响:
	
	  例题1: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例题2: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例题3: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说明:同学们没有看错,上面三道题,确实除了后面的分值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既然问题一样,那么,是不是答案也就一样了?来看下面的答案比较表:
	
	  
| 
				 分值  |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 
			
				 得分  | 
			
				 丢分  | 
			
				 备注说明  | 
		
| 
				 (1分)  |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1分  | 
			
				 0分  |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而最后一道题却丢掉了2分!  | 
		
| 
				 (2分)  | 
			
				 1分  | 
		|||
| 
				 (3分)  | 
			
				 2分  | 
		
我们来看看正确参考答案:
| 
				 分值  |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 
			
				 得分  | 
			
				 备注说明:为什么我们会丢分  | 
		
| 
				 (1分)  |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1分  | 
			
				 这时只用答出过渡的作用之一,“承上启下”四个字,即可得满分  | 
		
| 
				 (2分)  | 
			
				 答:这段话由上文对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2分  | 
			
				 这时只答出作用,会被扣掉一分,需答出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即能得满分。  | 
		
| 
				 (3分)  | 
			
				 答:作者通过屋子内外的对比,由上文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3分  | 
			
				 这时除了要答作用及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之外,还需要根据我们后面所讲的知识,结合文章内容间的关系来答,方可得满分。  | 
		
	    点评:在中高考语文阅读中,分值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答题结构和答题要点的变化。有的同学一看第14段是过渡段,忽略了分值直接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只能得一分!为什么?因为我们忽略了或是不懂文章的答题结构。
	
	  当分值为2分以上时,答题结构是什么? 首先,要先点出它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仅此不够,其次还要点出它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再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因此,很多时候的"失误丢分",其实表明我们在"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我们本章将结合阅读判定分析题,来对相关的答题结构进行梳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将会发现,这些"答题结构"并不繁杂。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