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初三年级 > 期末试题 > 化学试题 > 正文
来源:中考网整合 作者:E度中考编辑 2011-01-21 14:04:38
一、整体难度
整体难度水平中等,题型基本与往年相同,个别题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是第30题,第30题与以往题型相比变化较大,但是难度相对下降,主要考察学生对整个题型的信息提取能力及判断能力;第32题将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有关知识相结合,体现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同期相比难度稍稍加强;第33题将金属性质以科学探究实验题的形式出现,此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题干、已知条件、问题等重点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化学语言叙述能力;第35题计算题以表格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并且在问题上做了很多的文字性陷阱,虽然不难,但是令考生十分头疼。其余题型延续了石景山区以往的特色,基础知识考察是重点,但是其中陷阱甚多,综合题型考察全面,拿满分需要谨慎思考。
二、考点分值
共9单元考点,其分值如下表:
这次考试在对于基础实验和实验现象的考察比同期略多,但是从知识点来看考察的更加仔细和全面,并且多个知识点的结合成为了考试的亮点,只要学生对其中一个知识点不熟悉,就会导致整道题崩溃。对于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材料两个单元,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方程式是考察的重点,学生需要在以后的考试中逐渐认识到两个单元的重要性。
三、难点、易错点分析
1、22题的资料选择题:此题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1)基本反应类型;(2)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3)燃烧的条件;(4)微观世界粒子的构成;(5)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上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容易引起考生的大意,所给出的选项不能准确判断对与错是考生丢分的主要原因,例如二氧化碳也可以支持燃烧,燃烧的条件不一定要有氧气的参与,学生容易受定向思维的束缚而难以判断。
2、28题第(3)问: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所给出的信息有学生自己归纳,要注意选项的完整性。
3、30题:是一道给定了范围的变形推断题,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实现现象等基础知识来判断成分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度不大,但是有些学生不会活学活用,例如两种单质的相互转化,就是对金属章节的知识点的考核。此题比以往的框图构型的推断题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是也在创新和知识整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1、32题:整体的实验考察主要是研究气体的制备及性质(O2和CO2),但是其中加入了科学探究的元素。整个题型综合了对比试验、反应方程式、实验结论三块内容。还有通过的气体顺序不同反应现象的差异思考,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要求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能力十分强,不少学生会因为回答不够准确而丢分。
5、33题:本次的科学探究题结合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把题读懂需要很长时间,从中找出原因又需要对题目中已知条件的熟悉。猜想4的题目答起来不算太陌生,但是实验过程的回答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这需要对提干有深入的了解,明白实验的目的所在。做此类题更需要的是耐心与细心。
6、35题:本题是常见题型,文字表达与表格的相融合。但是今年的计算偏重的是数据的分析和陷阱的识破。表格中呈现的第三份实验以反应完全是重要信息,能读懂题干,计算时认真,是解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四、趋势分析
本卷考察的较多的是实验现象的叙述、实验方案的评价和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一些简单概念的活用。在计算题的考察上,本卷亮点不多,难度适中,计算题难度明显不如实验题。计算压轴题看似简单,但是迷惑性还是比较强的;实验压轴题考察的综合能力很强,知识点有疏漏会直接导致题目错解。可以看出来今年的综合能力考察一定是一个重点,基本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一定比去年考察的要具体和全面,还有就是识别陷阱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比去年在同期试卷中有明显的提升。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思品 | 历史 | 生物 | 地理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