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热门中考资讯   北京中考政策指南   2018北京中考大事记   历年中考分数线   历年中考真题及答案   历年中考作文大全   2016北京中考分数线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北京站 > 中考备考 > 中考真题 > 中考语文真题 > 正文

2004年北京市语文中考题

来源:本站整理        2008-04-07 14:43:06

说两句

  •   2004年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的第1面和第3面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内各题目指定区域的相应的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全部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12小题,3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6小题,1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财产的半数将被没(mò)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chǔ)置,他人不得过问。
       B.卖豆腐赚了几个钱,称(chēn?)回两斤面,怕叫东家看见,揣(chuǎi)在怀里四五天了。
       C.白杨树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D.乌珠迸(bèn?)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zhàn)将出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的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得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作者的想像过于离奇,描述过于夸张,就是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他们办移风易俗婚事,此事传开后,成为佳话,村镇人家的婚嫁,纷纷效尤。
       C.花花绿绿的世界,其中有多少虚伪、欺诈、凶残,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D.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但是都无济于事。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了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①③
       6.下面场合中,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又想把话说得委婉,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________________”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阅读(6小题,15分)
       阅读《发问的精神》中的选段,按要求完成7~9题。
       ①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②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③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④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⑤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7.文段中作者所批驳的论点是什么?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从书上就可以读到所有的知识和道理。
       B.老师会给我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和道理。
       C.牢牢记住书上和老师讲解的知识和道理。
       D.知识和道理只需牢牢记住并不需要多问。
       8.第②~④段指出了第①段所说“漏洞”的具体表现,下面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本记载的知识道理与世界的变动、进步之间有差距或有矛盾。
       B.各个人或少数人见识有限,研究出来的知识道理都是错误的。
       C.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
       D.只记住知识和道理,而不把它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是片面的。
       9.对第④段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证的中心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
       B.论证的过程既运用了讲道理论证,又运用了举例论证。
       C.作者的主张是只有多发问,才能准确把知识运用到生活里去。
       D.运用了反问的修

    2018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18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品 历史 生物 地理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高考网微信
      ID:www_gaokao_com

    热门推荐

    热门专题

    • 202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汇总
    • 2023中考查分时间专题
    • 2023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23中考]逐梦前行 未来可期!2023中考特别策划

    [2023中考]2023中考分数线专题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9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更多]

    阅读收藏

    中考报考

    中考报名

    中招计划

    志愿填报

    中考体育

    中考签约

    中考分数线

    中考备考

    中考真题

    中考一模

    中考二模

    中考作文

    中考复习

    中考说明

    初中资源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中学百科

    重点高中

    十一学校

    北京二中

    北京四中

    一零一中学

    北大附中

    首师大附中

    初中试题库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月考试题

    单元测试

    模拟试题

    中考压轴题

    中考热点

    中考报考时间

    中考分数线

    中考成绩查询

    中考满分作文

    中考志愿填报